close

文章中出現的圖片,包含本人自己所拍攝及網路上擷取

地球上物種豐富,上天給每個地區各自不同的動、植物,豐富了這個星球每個角落。

有人總是很喜歡的強調某個地區的某種動、植物是多麼的好、多麼的與眾不同,尤其是台灣人,

也許是因為我是生活在這裡,所以只聽得到這個島上的人是多麼的推崇自己的『特有物種』!

這倒也無可厚非,只是我覺得沒有必要如此重的自我優越感,

每個地區的物種都有自己當地的特色,平常心看待就好!

 

蓋斑鬥魚之所以名為蓋斑,是因為在它的鰓蓋有一斑點故得名為蓋斑。

image

至於鬥魚之名,由名得知它就跟一班所知泰國鬥魚一樣,具有強烈地域性,一班都是群養,或是單獨/配對養。

蓋斑鬥魚最為人熟知的,就是因為它算是雜食性,又因為嗜吃孑孓,於是成了滅蚊、防治登革熱的首選魚類。

 

購入三隻蓋斑,一公兩母,但卻有一隻母蓋斑不但被公魚唾棄,也被母魚攻擊,沒辦法,只好將它隔離保護了。

image

而另一對魚則是情同意合,在目前的三月天,空氣中充滿了春天的氣息,

也激發了蓋斑的春意,很快的它們就有了愛的進行式。

 

蓋斑的繁殖步驟約略為:公魚築泡巢 -> 公魚求偶成功並誘使母魚排卵 -> 公魚將卵啄回泡巢 -> 約莫三天仔魚就會孵化 -> 孵化後初期,公魚會守候著仔魚

在人類的社會,大多是女性負擔起照護嬰兒的責任,

在蓋斑的世界,公魚負擔絕大多數的育兒工作。

為了吸引母魚,公蓋斑努力的先築泡巢,每個泡巢都是公蓋斑辛勤的將泡泡一顆接著一顆築起來。

起初的泡巢並不大

image

但漸漸地,泡巢就越來越大了

image

image

泡巢築好後就是要來入洞房囉!入洞房的那個時刻不是想遇到就可以看的到的,

所以請參考網路影片 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231u2uIb4vY

 

洞房後,公魚會將母魚逐開,自己守候在泡巢下方,並隨時注意泡巢狀況,需要時隨時補充泡泡。

image

image

 

當看到泡巢顏色稍變黑、變深,代表有仔魚漸漸孵化出來了!

 

隨著仔魚的孵化出來,泡巢會漸散,但不至於消失,因為剛孵化出來的仔魚仍需藉著泡巢才能夠浮在水面上,方便呼吸。

image

image

 

仔細看,或是在光線照射之下,小蓋斑們就非常清楚了。

這時它們還不大會游動,有時萬一跑遠了,老爸還會將它們叼回泡巢呢!

image

 

其實繁殖出小蓋斑並不難,難的是繁殖出來後的照護與飼養,

有人可以一胎就有養不完的蓋斑;有人卻是仔魚可以全軍覆沒。

這是我第一次繁殖出小蓋斑,後續的照護養成也不知會不會成功,

所以請靜待後續~~~~

 

END

March 31, 2020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王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